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

[活動回顧] 文化資產創意與體驗行銷

101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培訓計畫:文化資產創意與體驗行銷

時間:2012/6/2 () 13:30-15:30
地點:剝皮寮歷史街區(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29號)
講師:李君如(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)

活動紀錄:
一開始,李君如老師便提出「文化產業化」,與「產業文化化」的兩種差異。
「文化產業化」意指將具有生命內涵的文化衍生開發成具有產值的有形產品。例如伴手禮的開發是最常見的,這種產品的訴求不是理性消費,它不是跟腦袋說話,而是跟心對話。文化做為觀光產業的案例繁不勝舉,老師不僅分享了自身旅遊的經驗,也以大家熟知的韓劇舉例,它創造了很多心靈、價值的部份。「產業文化化」則是在具象已有的產業中附予內涵注入新意與生命的元素,使產業商品具有更豐富的文化性意義和價值。

老師舉了幾個文化產業化的實例。麗江是個在四五百年前,就擁有規畫周詳的城鎮格局,每家店都有獨一無二的師傅作品,可惜的是在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後,雖還仍保有在地居民的生活,但經過觀光資本化後各家賣的紀念品都一樣,失去了原有的特色。江南水鄉周庄,因交通落後只能坐小船進入,濃厚的小鎮文化如同時間靜止,卻湧入太多人潮而使原味消失。建設神速的上海,本要花百年的速度卻濃縮在十年間改造,設立南北高架道路,十萬人居住於建造範圍內,從無到有只花一年,許多文化就此消失。

然而,還是有許多例子值得分享,像是臥虎藏龍的拍攝地-宏村,也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,旅遊團不能直接進入,一定得預約當地人的導覽解說及行程規劃,是活的文明遺產,由當地居民控管,是一種跟遊客間取得和平模式,臺灣的司馬庫斯也是採取此種模式。此外像是福建的土樓,居民住所的二樓不可參觀,以維護當地原本生活。可見各地都會互相取法,尋求進步與雙贏。

提到產業文化化,以傳統產業A+傳統產業B得到創新產業,是最常見的做法, 分為一級產業:漁場、農場;二級:觀光工廠,三級:商圈、旅館、餐廳。傳統與創新常面臨衝突,文創的美好就在於找到兩者的結合點。文化就是種生活的方式,百年老店只賣一種產品,甚至只在一年中的三節販賣,就是在創新中尋找不變的本質,尋找一種歷久彌新的感動。此時導覽解說就扮演重要角色,要傳遞核心價值與新的文化價值,感動來客發自內心守護這些老東西。

傳統製造業轉型觀光工廠,在物品的製造上得心應手,但在人的接待需要轉化,以深入淺出方式傳遞知識,不論是鳳梨酥、毛巾蛋糕的體驗課程,在過程中讓訪客得到知識的學習跟認同。企業要懂得說故事,不吝於做公益,回饋最終會回到本身。

空間的觀察加上時間的體驗,會帶給旅客深刻的感動,像是老師於2008年辦的研討會,請學員寫下當日心情交給主辦單位,一年後再連同會議通知一同寄回給學員。與社區互動過程,透過在地人的文化延伸,達成價值的永續,不只是環境還有人的永續發展,深度的導覽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,提供教育、美學,甚至是娛樂的氛圍。懷舊復古一直都是很好深受歡迎的議題,像是廣興紙寮一直都是戶外教學的必訪地。或者透過策略聯盟,從點而線的方式達到加乘效果。並記得在記錄過程中,以不同的媒介呈現記錄獨特性,達到行銷的功能。

最後老師以:因為你們在這裡,所以未來永遠值得期待,期許學員們能一同努力,在現實中尋找更多美好的可能性。

活動剪影:
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